万历明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0章 布帆无恙,万人空巷(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妄言圣尊,大肆宣扬‘天之立君,本以为民’,公然说‘至治无声、至教无言’来隐射朝廷管得太多。”


“这种人,被陛下亲书邀约招揽进京,伱以为王之诰没点心思?”


李诚铭一下反应过来。


他露出思忖状:“世兄是说,王尚书有意拿捏李贽,想探他的底?”


“难怪李贽要人这么顺利,王之诰压根是故意等着他。”


陈胤兆没直接说认同与否,反而不着边际说了句:“王之诰也是楚人。”


见李诚铭还是不太懂,他也不再开口。


有些话点到为止。


王之诰是楚人,当是首辅张居正拔擢进京。


而李贽是个离经叛道之人,却有皇帝亲邀。


很难不让人想到,是不是皇帝的学术倾向,让朝中老学究有些警惕,想透过李贽试探一番,看看皇帝到底有什么想法。


看来……圣上经筵,发生了不少事啊。


两人又抛开此事说了些正事。


不多时,便听楼船甲板上数声呼和。


是水手齐声拉绳的声音。


而后,大船才缓缓离岸。


出了济宁南城驿,后面的路程就快了。


途径东平安山渡口、东昌府崇武渡口、德州安德渡口、沧州砖河渡口、天津杨青渡口等大大小小22个渡口,最后在通州下船,就到京城了。


这是艘快船,其中多数渡口是不停靠的,所以会快些。


约莫十日就能到京城。


如此过去五六日,都风平浪静,再没出别的插曲。


二人也就没再这么谨慎,偶尔从客房下到甲板放风。


第七日的时候,楼船停靠在了静海奉新渡口,又上了些客。


此处是静海县,属天津卫,京城已然遥遥在望。


午间,李诚铭去寻陈胤兆下船修整一番——他又晕船了。


刚敲开陈胤兆的门,发现这位世兄还躺在床榻上没起。


他疑惑走近,却发现陈胤兆正捧着一张小报看得入迷。


李诚铭唤了一声:“世兄,走,咱们下船弄些好吃食。”


陈胤兆摆摆手:“且等会,让我看完这个。”


李诚铭更是疑惑,好奇道:“世兄这是作甚,怎么看起花边小报了?”


除了邸报外,民间也是有小报的。


不过大多是些情色内容,不堪入目。


他有些怀疑,这世兄是不是出门太久,憋坏了。


陈胤兆心不在焉:“不是花边报,是其上刊载了一本小说。”


说着,他便将此前的几期扔给了李诚铭,自己则是继续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李诚铭下意识接过。


只见上面写着《日月早报》四字,纸质说不上多好,一般水准,但雕版却十分精良。


一手字,显然是积年老匠人。


排版也颇为精美,周围还刻了花边。


抬头日期,右下落款竟然还有通政司的官印。


最令人值得注意的人,上面全是大白话。


李诚铭感慨不已,真是有钱,也不怕浪费纸。


他一下就来了好奇。


干脆把门带上,坐到桌边,随意拿过一期看了起来。


开头就是条大新闻,前司礼监掌印冯保,被顺天府衙役上门抄了家,抄出了二万两白银。


冯保倒台,他自然是知道的,此时被抄家更是情理之中。


其上还有一些时政内容,官位变动,以及颁布的政策,全是大白话。


不过,却没看到陈胤兆口中的小说。


他又换了下一期。


内阁令顺天府重新抄家,检查是否遗漏。


顺天府再抄,果然又抄出四万两白银。


李诚铭啧了一声,又是这戏码。


他继续往下看。


这一期开始,就已然是刊载陈胤兆口中的小说了。


只见抬头五个大字《白话西游记》。


作者佚名,而后又有华阳洞天主人、石穰散人勘校,半庐居士译。


李诚铭一愣,这不是酒楼常听的那些说书吗?


这是按这个写了本小说?


他看到第一章“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啧,还是个心学门徒。


想到这里,便静下心来,缓缓往下看。


本是不屑一顾,但读着读着,就入了迷。


读到四海千山皆拱伏,忍不住击节称赞。


读到官封弼马,忍不住鄙夷天庭,诏安都没气量。


不知不觉,两人这一看,半天就过去了。


等到回过神,已然快傍晚了。


等李诚铭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看完了。


忍不住自言自语了一句:“两个月下来就更了六章!?简直没天理了。”


说罢,李诚铭放下报纸,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


抬头就看到陈胤兆一脸恨铁不成钢:“世弟如何这般荒废,唤你吃饭你也不理为兄。”


说罢,肚子就是一阵咕噜。


他指了指肚子:“你看,弄得为兄等你等到也饿极。”


“走走走,下船弄些吃食。”


李诚铭心思没在吃饭上。


忍不住问道:“这些小报什么由来,怎么全是大白话,还刊载小说在上面,不觉得浪费纸吗?”


当然,言外之意就是谁家办的报,他要给这作者绑到府上好好更新。


陈胤兆领着他下船,一脸古怪道:“没看到下面通政司的印吗?”


李诚铭一愣。


随即反应过来。


刚看到了,后来看入神就忘了这事。


不过……这是通政司不光发邸报,还开始发小报了?


只听陈胤兆又提醒道:“这西游记,以前可是禁书,你道谁敢明目张胆刊行?”


西游记以前也有好几版本,不过都是民间流传,说书先生口中的活计。


大概只能算是素材。


就这样都被封禁,更别说如今这般编撰成章回体小说了。


李诚铭点了点头:“这倒是,不过方才见全是大白话,有些下里巴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二人下了船,便要去寻些吃食。


水手提醒二人,夜间就要发船,尽快归往,二人拱手道谢。


下了船后,李诚铭又随口道:“通政司有邸报,做这小报作甚,还尽是大白话,不觉得有辱斯文?”


他印象中的儒生,个个都恨不得佶屈聱牙,咬文嚼字,巴不得所有人都听不得,好让他引经据典,居高临下解释一番。


陈胤兆也拿不准:“或许……是给黔首看的?”


要是这样,问题就大了。


黔首们应不应该有识字的权力,这是个明面上毫无争论,暗地里却很要命的问题。


二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突然见到人流突然攒动起来,纷纷往一个方向挤。


不少人口中惊呼着,就往前方奔走。


二人一怔。


都升起好奇心。


连忙上前叫住一人道:“这位兄台,前面发生了何事?”


那人一脸欣喜若狂,突然被拽住也丝毫不介意,反而面色狂热道:“海青天……海青天复起!如今进京面圣,正途经此地!”


说罢,他一把甩开两人拉扯,往前狂奔。


不消多时,二人身处这街道就是一空。


就连街边摆摊的小贩,也草草收了摊,肩挑着就赶去凑热闹。


李诚铭面色惊叹:“这便是万人空巷?海瑞竟然有这般人望。”


能叫海青天的,不说名字也知道是谁。


陈胤兆摇摇头。


治下和士林有声望就罢了,天津卫黔首哪里能知道海瑞。


他将方才折起来的一份小报递给了李诚铭:“让你别光顾着看小说。”


李诚铭接过小报。


看了一眼世兄,才缓缓展开,看向方才他忽略的内容。


他略过小说,一下便抓住了重点。


这份报上,竟然不仅有海瑞起复的消息,还有其人的经历过往,乃至于一部分治安疏的大白话!


他张了张嘴,掩饰不住的愕然:“竟然……竟然拿世宗做筏?”


海瑞的清名哪里来的?


就是因为当初世宗不顾天下,海瑞情真意挚,上了一封《治安疏》劝谏。


规劝世宗的时候,说出了“天下不直陛下久矣”,“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种话。


将生死置之度外,直言谏上,说出天下百姓的苦楚,这种种作为,自然得了天下人的认可。


更别说遣散妻儿,准备好自己的棺材放家中,这种极具士大夫情怀的事。


无论是士林,还是百姓,没人不交口称赞。


如今一经刊载在小报上,瞬间能让一县仰慕,夹道以迎。


陈胤兆也止不住惊叹:“伏线千里啊。”


“做到这个地步,恐怕,是有天大的重担压给这位海青天。”


他拽着李诚铭,以往这个方向去凑热闹。


心中却想着,这朝中,要热闹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