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番外 李瑄墓(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立教育体系、建立医疗体系、建立金融体系、建立完善的反腐败体系、建立新科举体系、建立国有企业体系、建立货币体系、建立新政治体系、建立新军制、建立智慧宫为首的科学体系……


他让华夏大地开满慈幼堂,让老有所依,少有所养。


在这漫长的三十年,中祖未动一砖一瓦。


相反,他关闭大名鼎鼎的大明宫。


将华清宫,对外开放。以赚商人钱财,用以民生。


华清宫中,还有令人不解的事情。


除了杨玉环的海棠汤,其余都对外开放。


关于中祖与杨贵妃的野史可不少。


中祖在位期间,修建最多的是道路、桥梁、河渠……全部都是民生工程。


中祖执政最大的政绩之一,无疑是完成农业革命,培育大量的瓜果蔬菜,改良水稻、小麦;以系统化进行畜牧业养殖,从皮毛到肉食副产品,形成规模;在桑蚕上,棉纺织上,中祖让丝绸、布匹的质量更上一层楼;在林业上,重新绿化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等。


中祖的另一大政绩,是全力支持大航海事业,发现新大陆,将新的农作物带到中原大地。


与此同时,后人普遍认为,是中祖开启工业革命,是工业之父,伟大导师。


因为在中祖执政末期,蒸汽机改良,并以经国要策,进行各种试验。


更别说中祖在退位以后,投身智慧宫。


在生前收集雷电,完成科学试验。


他提倡科学,提出众多发明,书写许多理论,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之父。


另外,中祖是物理学、化学的先驱者。


物理之父、化学之父。


这些才是耳熟能详的伟大称号。


虽然中祖提出的东西在后世都是基本知识。


但世人公认,一到九十九,没有零到一伟大……


中祖的称号和传奇太多太多,一千年也经久不衰。


哪怕在火星、在月亮上,也必学中祖的诗词,必学中祖的思想知识。


还是围绕那个话题,中祖墓到底在哪?


中祖在洛阳病逝。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祖的墓在洛阳附近。因


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中祖的墓在长安,因为中祖在那里出生,在那里长大。


这是主流的说法。


实际上只要是中祖去过的地方,留下足迹,本地人都觉得中祖的墓在他们那里。


特别是中祖留下诗歌之地。


一切谜团,在四六一七年夏揭幕。


古县新安,崤山支脉。


一伙体验户外,露营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


他们在一处被雨水冲刷的偏僻山谷中,发现奇异。


铁锹敲击!


起初以为是一块金属。


无意中铲开以后,露出的地方越来越大。


越挖越觉得不对劲。


因为这是棺材盖的雏形。


上面的花纹清晰可见,古朴、沧桑,充满岁月的痕迹!


能铜棺而葬,这是大事。组织学生露营的老师,立刻上报。


铜棺出,墓志铭现。


还有几处普通棺椁,虽然墓葬小,但与史书完全吻合。


据说中祖的陪葬品,仅仅是亲手书写的书籍、诗词歌赋、科学成就。


在这个时代,中祖真迹,价值连城。


但没有人敢直接开棺。


从出土的墓志铭、石碑。


再加上巧夺天工的铜棺。有李枫、李奕、李淞的亲笔雕刻。


墓志铭的刻字,出自“杨体”。


杨体的主人为杨虚静,他与颜真卿齐名,也是当时朝中最有威望的学者,官至文部尚书。


基本上确定这是世人寻找一千年的中祖墓。


当天,世界震惊!


不少学者甚至从火星赶过来。


不久后,学者们从姜月瑶、裴灵溪、霜儿、长离的棺椁中,再次辅证这是中祖墓无疑。


疑团终于解开。


但主流的民意,竟然是不允许开青铜棺。


必须重新原地回葬,继续让中祖长眠。


因为中祖本意就是与妻子们寻一宁静之所。


后人不能冒犯。


以至于短短时间,民意一边倒。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最终,青铜棺材,又重新入土。


李瑄的妻子们,也重葬同穴。


为防止不轨者破坏,新安的崤山支脉外围,有军队驻扎。


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每日有百万计的人,心怀虔诚,到达新安,缅怀这位功盖三皇五帝,“开天辟地”的君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