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心在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翌日凌晨。


李瑄一觉起来,精神饱满。但身上的血迹,让李瑄很难受。


“将军,这是战报,您看如何?”推官齐冲将战斗的经过以文书写。


李瑄接过战报,上面主要记录战斗的死因,李瑄如何去布防,还有战斗的过程。


包括李瑄的英勇记录、斩将拔旗、斩帅等等。


冲锋陷阵,万人辟易,独杀数百人,斩敌帅颇黎,斩将十数。


斩敌两万余人,获得战马两万匹。经略精骑至,追击三十里,再次俘斩过万。获马万匹。


其余兵器无计。


将来长安的史官一定会依此记录下来。


“不单是我一个人,将士们用命,着重笔墨,这样圣人才会给予将士们更多赏赐。”


其他方面倒也满意,就觉得对将士们的记录不够,他让齐冲重写。


“遵命!”


齐沖明白。用半个时辰重书战报,李瑄看后点了点头。


这时,程圭和李光弼见李瑄,说是张齐丘召他们。


在前往中军大营的时候,士兵们看到李瑄血迹斑斑的盔甲,窃窃私语。


“诸位可知?丰安军有个兄弟告诉我,宁远将军昨日神勇,如霸王再世,一个人就杀死上千人。”


“嘶!是真是假?难道我们一营都不够宁远将军打?”


“千真万确,我也认识丰安军的士兵。突厥的猛将被宁远将军抓在手中,如抓小鸡一样在阵中被砍头。”


“我认识丰安军的骑兵,我还知道宁远将军胯下的宝马叫火云马,堪比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他骑上火云马千军辟易,突厥主帅自不量力,被宁远将军一槊刺死。”


“真英雄气概,大丈夫当如是啊!”


“起初宁远将军替代陈回光将军时,我还看不起他。现在是我无知。宁远将军真神人也。”


“据说宁远将军还是大诗人,写出的诗风靡长安,可惜我看不懂。”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士兵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李瑄等人来到中军大营。


“程将军,为何没有本将军令,就擅自离开后军。”


张齐丘见李瑄等人不拜,先声夺人向程圭质问。


“战局千变万化,机遇稍纵即逝。程将军英明,把握住局势,使得我丰安军残存,又令突厥左厢诸部溃散。这是古之名将,才能具备的眼界。古云: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周亚夫因此平定七国之乱;赵充国因此驱逐先零羌。如果失败,军法加身程将军不会有怨言。但成功了,足矣名留青史。”


李瑄嗤笑一声,帮助程圭说话,并再次讽刺张齐丘没有眼界。


就算是到长安,李隆基也会夸奖程圭的机智,不会计较程圭没有听从张齐丘的话。


张齐丘脸色铁青,先前李瑄对还有礼,现在一再出言不逊,扫他面子。


但李瑄已成势,这一战后,必然平步青云。


“本将就不追究了。此战李将军为首功,本将会如实向王帅禀告。”


张齐丘强压着怒气,笑着对李瑄说道。


“末将斗胆问将军,您有什么更好的计策,去解前军之围?”


李瑄突然向张齐丘询问。


“本将早就料到李将军有关张之勇,可以守住高坡。为保持士兵良好状态,故而正常行军。”


张齐丘面不改色地说道。


“将军统千军万马,读过《孙子》《吴子》吗?”


李瑄又不是猪,怎么会信张齐丘的鬼话。他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有一个人,可是一直想他死啊!


“李将军什么意思?”


张齐丘感觉李瑄在侮辱他。


“我觉得读过《孙子》《吴子》的人不会这么做?我又突然想到滥竽充数的故事。”李瑄越说越过分。


“你!”


张齐丘见李瑄蹬鼻子上脸,气得咬牙切齿。


李光弼和程圭目瞪口呆,李瑄还真敢说。


“明日开始,进攻阿波达干等部。前锋之事呢?”


再次忍了,张齐丘又对李瑄说。


“丰安军死伤大半,已经不能为前军。”李瑄自然是一口拒绝。


“那本帅就令定远军为前锋,攻阿波达干、咄陆等部。”


丰安军的休整符合规矩,张齐丘无法强求。更何况李瑄现在不买他的账。


张齐丘的召见,注定不欢而散。李瑄连丰安军的战报都未呈给张齐丘。


他会让传令兵交给王忠嗣。


三人出营帐,李瑄看到营帐前的旗帜随风飘动,故作大声地问李光弼和程圭:“程将军、李虞候,你们看这旗帜,到底是风在动,还是旗在动?”


“旗在风中摇晃,是旗在动!”


程圭不假思索地道。


“我觉得是风在动。没有风旗帜就不会晃动。”


李光弼不明白李瑄为何这么问,他看着旗帜思索一番,给出不同的答案。


“其实还有一个答案,是心在动。只有信佛教的人,才会想出这个答案。有的人被欲望蒙蔽双眼,看到的是水底金影,看到的是镜中花,水中月!”


李瑄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见解,随后与李光弼、程圭一起离开。


营帐内的张齐丘一屁股坐下。


心在动!


很明显,李瑄已经猜到一些事情。


他突然想到救赎自己的《金刚经》,他重新从盒子内取出,一遍遍地诵念。


他想的不是经文,不是佛家大道理。


他心在动,不能平息。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