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突厥寇边(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虽然营地飘荡着粟米之香,但和肥美的烤羊腿相比,士兵们碗中的粟米变得索然无味。


士兵们不解李瑄为何拿着酒肉前来?一個个垂涎三尺。


“我新入丰安,寸功未立。不知庖厨为何为我准备如此丰盛的酒肉。堂堂大丈夫,羞愧而难以下咽。”


李瑄来到军营中,对着跳荡锐士说道,声音铿锵有力。


然后,李瑄又转向衙将高锴:“高将军,今日哪位士兵,训练最为刻苦?”


“刘季虎最卖力。”


高锴想了想,回答李瑄。


“哪位是刘季虎?”


李瑄喊一声。


“属下就是。”


一名端着碗的壮汉起身。


“将酒肉递给他。他才配吃酒肉。”李瑄向林九和王石吩咐。


在一众士兵眼馋下,酒肉被放在刘季虎身边。


“谢将军赏赐!”


刘季虎咽了一下口水,立即拜谢李瑄。


除了与突厥交战前,平时逢年过节吃一次肉就算不错了。


其他士兵,投来羨慕的目光,后悔今日没像刘季虎一样努力。


随后,众目睽睽下,李瑄在食所盛一碗粟米,和士兵一样,在碗里放一些盐,坐在旁边大口大口吃起来,津津有味。


士兵们动容。


当初陈将军,也没如李瑄这样。


当天晚上,军营中便传出消息,陈将军并非被免职,而是回长安升职。等下一次再来边塞,最起码也是兵马使。


“这只有十六岁吗?能力、智慧无懈可击,又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主将卢瑜的住所内,得知李瑄的一举一动后,叹一口气。


一封信,被卢瑜用灯烛之火,烧成灰烬。


……


新一天,为休息日,李瑄连夜写一封信,将自己所处的环境,告知李适之,请李适之重用陈回光。


一大早,罗兴持信,渡黄河到丰安县城,将信件交给信使。


李瑄在住所观看信安王赠送给他的《行军录》。


这里记载与吐蕃大小战斗的细节,使李瑄受益良多。


李瑄还能依据其中的统兵经验,来思考自己遇到敌人时,该如何去做?


考虑到山川地形,又该如何指挥?


“咚咚……”


午时两刻,军城前的鼓声突然响起,听鼓声的频率,是有军情。但非紧急军情。


如果是紧急军情,鼓声的频率会非常急促。


李瑄立刻穿戴甲胄,来到军使府。


在军使府的正堂,一名粗布衣打扮的老者站正堂上,蓬头垢面,衣着狼狈,神色哀伤。


“他是丰安县的牧民,今日上午,突厥上千骑兵寇丰安边境,劫掠上百户牧民,除了上百名我大唐子民被掳走,还有近万牛羊牲畜被抢走。诸位如何?”


李瑄和衙将们到齐后,卢瑜指着堂上的老者,面容正色地说道。


丰安军北面五十里处,黄河以西,汉长城残垣以东有一片肥沃的草地。


黄河以西,没有天险保护,所以历年没有汉人百姓生活。


但在十几年,毗伽可汗时代与大唐友善,年年朝贡。


那块牧场成为暂时的安全之地,先后有数百户汉地牧民,搬迁在那里。


这几年虽与突厥决裂,但丰安军城距离那处牧场不远,也经常去巡逻,所以牧民们没有搬迁。


现在终于酿下苦果。


“寇边突厥估计是阿波达部或咄陆部。我丰安军骑兵不足。即便是请求王帅支援,也一定来不及。”


推官齐沖虽然怜悯被劫掠的百姓,但骑兵实在有限。


如果早知道敌人动向,派遣步弩过去埋伏,一定可以让敌人铩羽而归。


很明显,突厥夜间赶路,清晨突袭,有备而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