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二章 宁远将军(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有人觉得一睹李瑄的风采,不算白来。


待李瑄“御场射毬”、“骑斗樊衡”、两首《牡丹》传开后,必定名动两京。


……


虽然左相府也是天子所赐,但和高力士的豪宅相比较,就像是普通宅院一样。


从入府门起,用半刻钟,穿梭三道仪门,一个花园,一个果园,才来到前厅。


李瑄吩咐罗兴在外等候,步入前厅,向高力士行礼:“拜见高翁。”


“七郎在此如家,不必拘束。”


李瑄还在行礼,高力士就起身将李瑄拉到座位上,开门见山地说道:“昨夜我辗转难眠,想了一宿。七郎所说的活字印刷术,有利于圣人推广学问,很值得做。”


“活字印刷,一定可成。”


最后,高力士又加一句话。


昨日高力士问李瑄如何得来的此印刷之法,李瑄告知高力士是自己根据雕版印刷想出来的,还未实施,不知能不能成。


李瑄能将这“千古之功”让给他,让高力士很感动。


有这份功绩,将来也能含笑九泉。


“昨晚我又总结一下活字印刷,高翁请过目。”


李瑄从怀中掏出一张纸,上面写写画画,连活字泥的大小,都被李瑄列举。


他将要离开长安,留下这些,高力士必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弄出活字印刷术。


“这只是我的一次尝试,如果失败,还请高翁不要责怪。”


为消除高力士心中的芥蒂,李瑄如是说道。


他表明自己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一个思路,成与不成,全在高力士。


“七郎哪里的话。就算没能如设想的一样,我也欠七郎一个人情。”


高力士正色地向李瑄保证。


“不敢,家父能至相位,全赖高翁鼎力支持,我怎么在高翁这里谈人情呢!”


李瑄连连摇头。


“左相是左相,七郎是七郎。更何况左相是国之栋梁,我推荐他,只是做出对大唐有利的事情,做臣子的本分。”


高力士觉得一个官吏有才干,就会向李隆基推荐。


关于这一点,李瑄没有过多与高力士谈论,他主动岔开话题。


有高力士这句承诺就够了,他远在边塞,最怕流言蜚语。


高力士,是长安唯二能挡住流言蜚语的人。


而后,李瑄和高力士一边喝茶,一边讨论活字印刷和雕版印刷。


那些常用书籍,用雕版印刷更方便。雕版的技艺,必须普及天下。


可以鼓励商人建立印刷铺。


只要活字印刷整出来,高力士就会上书皇帝,在诸部诸司,建立印刷部门,发展印刷术,完成李隆基“里别各设一学”的召令。


李隆基认为人口数量和读书人数量,是盛世的标致。


为此,他颁布乡里设学的诏令,将男女婚嫁年龄,改为女子十三,男子十五。但没有强制要求。


李隆基觉得男女早婚配,有助于增加人口。


李瑄明白,这是饮鸩止渴。受制于医学、卫生条件,女子十六以下生孩子,不仅会增加流产、婴儿夭折的风险;更会伤害到女子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


如果李瑄能掌握天下的权柄,说一不二,一定会更改这方面的制度。


“高翁,您不要太操劳,须多多休息。我不多打扰您了。”


李瑄看高力士一脸疲倦的样子,主动提出告辞。


高力士心中温暖,他挽留不成,亲自将李瑄送到门口。


这让等在高府门前的士族权贵们,瞠目结舌。


平时的三品官,都不能让高力士如此礼遇。


离开高力士府,李瑄得知信安王李祎也住在兴宁坊后,遂登门拜访。


同住一坊,高力士门庭若市,但曾为大唐立下赫赫功勋的信安王,却无人问津。


李祎八十多岁了,病在床上不能起来。求见他,对仕途没有任何帮助。


李瑄敲响信安王府,门童在得知是左相的儿子李瑄来拜访后,立刻通知阿郎。


片刻后,李祎最小的儿子李岘出门迎接李瑄。


“李七郎到来,有失远迎,还望不要见怪!”


李岘是一名三十岁出头的儒雅男子,但说话时,中气十足,自有风度。


他手中持一串佛珠,说明他是崇尚佛教之人。


“是我见识浅薄,不知郎君的名讳,还望海涵。”


李瑄见此人器宇轩昂,回礼后询问。


“在下信安王第八子李岘,现任高陵县令,今回家探望父亲时,满城都是七郎的才名。”


对于李瑄的突然来访,李岘很意外。


“诠才末学,不堪法眼。我对李县令的大名仰慕已久。”


李瑄心中一动。


李岘可是著名的贤相。


他因父亲战功,门荫入仕。高陵京,是畿县之令,正六品官吏。


李瑄记得李岘很快就会平步青云,在几年后升任为京兆尹。


安史之乱之前,李岘因不畏杨国忠权势,一直被打压陷害。但等安史之乱后,李岘会先后五次拜相。是中唐少有的能臣。


“请七郎入内,我父亲在正房。”


李岘以为李瑄在说客套话,他一个小小的高陵令,哪有什么名气?


有名气的是他兄长李峘,虽然官也不大,却是不肯依附李林甫的清流,受世人称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