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以德服人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7章 万古流芳(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宇文节缓缓站起身,轻叹出声:


“崔兄,我们老了,既然没有机会,就没必要带着反贼之名去地下。


我建议你去见见崔知温,这时候见他不会有任何麻烦!”


“多谢,我知道该怎么做。”


随着宇文节离开,众人也起身离去,他们也不想造反。


当天夜里,崔仁师便让人请崔知温过府一叙,而崔知温在李承乾的示意下带着一份礼物过来。


刚走进崔仁师书房,崔知温便拿出一张纸放在桌面上,交不交给崔仁师却是要看接下来怎么谈。


“礼仁,最近学的如何?是否有什么心得?”


崔知温躬身一拜:“不知叔公问的是哪一方面!”


“就今日朝会,你觉得我们这些人输在哪?”


“固步自封!不知庶民之力!”


崔仁师眼中露出迷茫之色:“何意?”


“你们一直在用历朝历代的经验来对付陛下,认为只要掌控土地粮食,陛下为了手中权力会退缩。


所以,你们一直在围绕着粮食和土地制定计划。


而陛下不同,他的目光放在全天下,大唐粮食不足,他可以从其他国弄来。


土地不足,那就开放工商,让匠人和商人为他出力。


叔公可知渤海王为何会在短短时间就受到那么多粮食?又如何知道税粮会减一半?”


“不知!”


崔知温指了指门口:“你们这些人家中的仆从,襄州的变化早已通过邸报传遍天下。


他们也想要过上襄州百姓的日子,他们也知道为何没有变法。


邸报出现后,所有人都学会思考,开始觉得自己不是生来就该做仆从,他们也可以过好日子。


三教之争的内容一直记在百姓心里,哪怕只有一句,可这一句也足以让百姓去想。


只要去想,就不会随意被人愚弄。”


崔仁师脸色变得严肃:“听你这话意思,以后治国不再是愚民。”


“没错!”


崔知温微微颔首:“蛮人叛乱之后,我会去剑南道邛州火井县任职。


陛下希望我能够利用当地火井,使当地百姓都能过上吃饱穿暖有书读的日子。”


“陛下胸襟广阔,一点也不怕百姓不好管理而造反。”


“陛下要的就是君臣民相互监督!大唐太大,若不靠百姓,一个偏远之地县令如何监督?


只有庶民明白事理,这些官员才会有所顾忌。”


崔仁师轻叹出声:“你说的没错,是我们固步自封了。


找你过来就是想问问你,大唐以后会不会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叔公是想问会不会特意打压士族子弟,让他们无法出士?”


“是!”


崔知温脸色变得严肃:“只要通过科举,不论出身都可出士。


只要政绩出色,不论其人如何,都可以得到升迁。


朝廷会专门制定政策,哪怕皇帝也不能因为好恶而随意更改。”


“清河大房那边有找你吗?他们有什么想法?”


“没有!”


崔知温摇了摇头:“他们只在贞观二十年找过我一次,让我不要参与进朝廷争端,只需做好自己职责即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