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八章 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求月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世民一行人来到登州三十里外的时候,早有人来到登州都督府中,通报老李的行程。


李象不敢怠慢,立刻叫人将正门清场,等候迎接李世民的到来。


而他则带着蓬莱县内的登州全部官吏,前往正门外十里处迎接。


这是迎接皇帝的基本礼节,就算是身为老李的大孙子,李象也是不能怠慢的。


远远便看见了仪仗,所有人当即便下马,准备迎接天子圣驾。


等到李世民接近时,李象站在最前方,大礼参拜。


“臣李象,拜见圣人!”


“臣等拜见圣人!”众官员随后也对着老李大礼参拜。


“平身吧。”李世民说道。


谢恩过后,李世民招呼着李象上马车。


“象儿真是长大了。”李世民大手不是很老实,在李象的脸上捏捏,又在脑袋上揉揉,“高了,也黑了,还壮了。”


说话的时候,李世民的眼圈儿还有点红。


“总在外面跑,怎么可能不黑。”李象笑着说道。


李世民嗯了一声,又掀开帘子看一眼车窗外,笑着说道:“象儿,我恭喜你发财了?”


李象打了一个哆嗦,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嗨呀,哪里发什么财呀。”他连忙否认道:“穷得都快要饭了……”


“这事儿能瞒得过我的眼睛?”李世民哼了一声,“我早就知道了,你和你几个姑母还有叔父,在登州赚得是盆满钵满!老实交代,伱说你捞了多少好处?”


“赚的钱,我可都一分没花,不都是贴补在了登州了嘛。”李象叫起撞天屈来:“你看现在登州百姓的日子过得多红火?”


“真没花?”李世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我一分都没敢花。”李象忽然戏精上身,学着赵德汉的样子,摇着手哭咧咧地诉苦道:“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穷怕了……”


话音还没落,就被李世民一巴掌糊在脑后。


“还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咱家从上数十代,最小的也是你高祖父!”李世民哆哆嗦嗦地指着他说道。


高祖父,指的是唐世祖李昞,如果真算下去的话,十代之内还真是他的地位最低。


嗯,李昞是前隋的柱国大将军、少保、都督八州诸军事。


“嘿嘿。”李象挠头一笑:“其实孙儿真没留钱,钱这个东西我不感兴趣,对我来说只是数字而已。这段时间挣的钱,全填补到了登州上,另外长乐姑母和高阳姑母也是如此。”


他还没忘了给李丽质和李漱卖个好。


“你在登州干得不错。”李世民满意地说道:“丽质和漱儿也不错,真不愧是观音婢教导出来的女儿。”


瞧瞧,重点在于我奶奶教导出来的对吧?


李象不动声色地撇撇嘴,对于老李的偏心有了另一层面的认知。


其实女儿们,在李世民这里也是分等级的。


就比如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和衡山公主四个长孙皇后所出的公主,是一个等级;像是豫章公主与高阳公主这两个长孙皇后亲自抚养的,是另一个等级;剩下的……普遍适用一个等级。


当然这也不能怪李世民,毕竟人都有好恶,再说这么多孩子照顾不过来也实属正常。


就算是老朱,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儿子都照顾到……当然在当爹的方面,老朱还真比李世民好点,但不多——毕竟他儿子教的也不咋地,比如樉子。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李世民一行回到了登州都督府。


老李简要地和他们训了几句话之后,便放登州属官们离开了都督府,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事。


毕竟登州还在建设阶段,各个岗位还离不开他们。


登州建设的盛况,老李刚刚在路上当然看到了。


“阿耶。”李泰和李治一人拎着一个小桶,就往里面走。


其实他俩把李世民今天要过来的事儿给忘在脑后,李治早上起来的时候非得说要赶海,李泰也没禁住这个诱惑,就跟着他去了。


这不,俩人收获不少。


“哼,这不是魏王和晋王吗?”李世民坐在上首,一副‘耶耶不开心’的样子。


“阿耶!”二人放下手中小桶,李治有点打哆嗦,但李泰毕竟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当即眼珠一转,就找到了合理的借口。


“听说耶耶今天会来登州,一大早稚奴就喊着孩儿一起去赶海,说是要给耶耶尝尝登州本地的海物。”


李治打蛇随棍上:“对,二哥说的没错……”


“是吗?”李世民瞥了一眼那小桶。


“对的。”李治从里面抓出一只螃蟹:“耶耶你看这螃……嗷!”


抓的方式不是很对,螃蟹给李治的手夹了。


李治吃痛,下意识一甩,把螃蟹甩飞到了长孙无忌的头顶,而那只钳子还留在他的手上死死地夹着。


螃蟹在长孙无忌的头顶坐得很稳,还吐着泡泡。


长孙无忌知道螃蟹夹人,他面上一紧,身子没敢动。


边上的人手忙脚乱地帮李治摘下那只螃蟹钳子,顺便帮长孙无忌把那只螃蟹给取了下来。


李治眼泪汪汪地吹着手,委屈极了。


“哈哈,稚奴真笨。”李漱在边上调侃道。


李治委屈巴巴地看了李漱一眼,张张嘴没答话。


老李坐在上首,看着这滑稽的一幕,笑得是老怀大慰。


“我在洛阳之时,便觉登州海鱼美味。”李世民笑也笑够了,开口说道:“如今来到登州,必须要品尝一番。”


“原产地的新鲜海鱼,可比您在洛阳吃的干货要好吃很多。”李象顺嘴说道。


“是吗?”老李来了兴趣。


“当然。”李象笑着说道:“若是阿翁不信,可以前来品尝一番。”


李世民颔首道:“先不急,象儿你要先和我说一说,登州是怎么发展的,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光说是没用的,孙儿建议还是下去看一看,亲自去调查一番,才更有说服力。”李象如是建议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儿,必须亲口尝一尝……”李世民重复了一遍,感慨地说道:“好句,是你那位老师说的?”


“另一位。”李象说道。


“就依你所言,等到明日,我与你一同,亲自看一看你在登州的改革成果。”李世民颔首说道。


(一会还有,求月票)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