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八章 考察(求月票)(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来对生蚝完全不感兴趣的段瓒听了这话,一双眼睛一下子便瞪得跟牛一样大。


你要是说这个,那我可就不困了。


“还有这种说法?”冯清也是眼神晶亮。


“怎么,冯县尊也想壮阳?”李象调侃道。


冯清面色一抽,保持着微笑说道:“那倒不是,若是以此为噱头,推广到长安当中,想必养殖海蛎子的渔民也会多一些进项。”


末了,又有些感慨地说道:“只是不独海蛎子,像是捕捞上来的海鱼,也不便于储存,若是在近海之地贩卖尚可,只是长安……未等运到长安,便已经先坏了。”


听到这话,薛仁贵和段瓒对视一眼,眼中尽皆闪过一抹神色。


这县令,有步啊。


但这话倒是也提醒了李象,这年头保鲜技术可不怎么地。


嗯……


若是说储存的话,可以将捕捞上来的鱼腌制成咸鱼。


只是这年头的咸盐实在是太贵了——


诶?贵?


李象忽然灵光一闪。


对啊,这他妈靠海啊,可以晒盐啊!


自从有了晒盐的法子,山东就拥有许多的晒盐场,所以也不担心这块儿到底能不能晒盐。


嗯,这个计划可以提上日程,打渔晒盐两不误。


正在琢磨的时候,外面忽然响起了衙役的声音。


“县尊,昆布小的们收起来了哈。”


“知道了。”冯清回答道。


李象总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顺着外面看去,才发现那东西其实就是海带。


看到海带,他便想起了之前李景仁所说的见闻。


前段时间李景仁带着商队回来的时候,还和李象提到了在草原上碰到了很多来自草原的商人,脖子肿大得像生气的蛤蟆一样。


李象当然知道这是因为缺碘引发的甲状腺肿大的病症,西域是内陆缺碘,大脖子病非常普遍。


要是能治疗这种病,西域诸国必然更加归心。


而海带身为含碘量最高的海草,用来治疗大脖子病最管用了。


并且这东西含盐量也超标,既能当菜吃,也能补碘。


以后就得让西域诸国明白一个道理,只要你肯叫我巨唐一声爸爸,平价海带随便造。


既然提起了海带,那就不得不提另一个神奇的动物——海肠子。


海肠子,学名单环刺螠,山东半岛是它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泥滩或岩石缝中。


胶东地区,也就是贞观时期的登州,是现代单环刺螠的最大产地。


这玩意儿晒干了磨成粉之后,就是简易的味精,可以用在酒楼当中提个鲜味儿。


不过这玩意儿不耐高温,必须等菜熟了,温度稍微降下来一些才放。


嗯,看来这海产品的事宜,必须要提上日程了!


又和冯清胡扯了几句,李象也没揭开自己的身份,眼看着天色将晚,便带着人回到了客栈。


不止要看文登县,其他三县也是都要看一看的。


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总要先把发言权牢牢握在手中才是。


回到客栈以后,李象便收到了权万纪的来信。


李象拆开后,看着上面的字,默默地在心中念着。


“文登县令冯清,次等;清阳县令刘典誉,优等;廓定县令宋禹臣,优等。”


明天倒是要去清阳县和廓定县看一看,这其他两位县令,到底能不能配得上这个优等。


第二天,李象起了个大早,带着段瓒和薛仁贵等人离开文登县城,向着清阳县而去。


清阳县和廓定县都是唐朝临时置的县治,也说不好现在地址在哪儿,总之也可能是消失在了战火里,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连在清阳县和廓定县考察了两天,这两县倒也说不上次,但也说不上好,只能说中规中矩。


属于是毛病能挑出来几个无伤大雅的,但出彩的政绩说不上来几个。


你要说遇没遇到那种刁奴仗势欺人,或者恶霸横行乡里……那还真没有。


也或许是由于都知道李象微服私访出来玩,所以家中都告诫着收敛一些也未可知。


至于说配不配得上这个优等……


要没有冯清治下的文登县做对比,优等虽然不至于,但次等还是可以评上的。


若是和冯清治下的文登做对比的话,别说是次等了,末等都得寻思寻思。


最后考察的,则是登州治所的蓬莱县。


作为登州的门面,蓬莱县倒还真说得过去,虽说不如文登县吧,至少也要比清阳县和廓定县强上那么许多。


李象溜达着,一路回到了都督府当中。


回到都督府的第一件事,便看到权万纪给他堆来的厚厚一摞书信。


李象一个头两个大,有李世民的,有李承乾的,还有李明达的,甚至还有李泰和李治的。


还有两封,是从长安来的,署名是李漱。


李象先打开来自高阳公主的信,上面大概意思就是汇报酒楼的进项,还有去江南种植甘蔗的情况,以及随信带来的小米辣。


“姑母当真知我。”李象感慨地看着那一簇红彤彤的小米辣,开心极了。


将其他人的信件一一回复完毕之后,李象觉得自己好像去了半条命。


写信还要斟酌用词,实在是太烧脑了。


要是回复一个人还行,关键这是好多个……


李象只觉得累觉不爱。


回到都督府的当天,登州当地的官员便知道了恒山郡王回到城中的消息。


消息传出,暗流涌动。


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争取一番都督府长史这一官职。


事实证明李象这第一招还是很管用的,风放出去之后,吹皱一池春水。


李象足足抻了一天,等到将这群人的期待值拉足之后,才姗姗决定,在次日开个小会。


(求月票,这段真的不是很擅长,写的抓心挠肝)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