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圣孙!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那你说说看吧。”李世民笑着说道。


对于这个孙儿,老李是越来越喜欢了。


越看李象,越觉得他有当年自己的风范。


“类己”,在李世民这类有为的帝王眼里,那可是青云之路。


像是孝惠皇帝刘盈、戾太子刘据,最大的过错就是在他们父亲眼中“不类己”。


李象倒是也没客气,而是直截了当地对老李说道:“便请阿翁让孙儿前去登州督造水师。”


李世民沉吟一番,还是觉得有点舍不得小李象。


毕竟这孙子……


“登州山高路远,你年纪还小,若是水土不服可怎么办?不行。”李世民虎着脸说道:“更何况你晋阳姑姑若是得知我让你前往登州,非要怪我不可!”


老李终归是好面子,不肯说自己舍不得李象,而是把李明达抬出来当挡箭牌。


有这么当爹的吗?拿女儿当幌子……


李象也是在心里吐槽,然而还是说道:“阿翁此言谬矣,孙儿也不可能一直生活在阿翁的羽翼之下,总要出去闯荡一番才是,更何况您也答应过孙儿,让我督管水师来的?”


听到这话,李世民心里暗道,只是让你遥领罢了,谁成想你当真了?


但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正所谓君无戏言,老李也不好撤回一条消息。


所以他只能哼哼唧唧地说道:“朕倒是没有意见,但你要是能说服你晋阳姑姑,那伱就去登州;若是不能,那就老老实实地在洛阳待着吧!”


“啊?”李象感觉头皮一麻,让我去说服姑姑?


只是兄长上个朝,我姑姑就快哭死了,更何况是我去登州闯荡?


看到李象那双眼无神的样子,李世民心中暗喜。


啊哈,让你小子拿着鸡毛当令箭?朕自有制你的法门!


老李接着下令,让李佑先回到长安,在太极宫中暂时圈禁,先见一见阴妃,然后再让他自尽。


当然也没忘了补一道手续,将阴妃降为阴嫔。


这一切,都按照历史的惯性继续进行。


但不同的是,这一次李佑可是牵扯不到李承乾了,毕竟李承乾现在小日子过得还不错,怎么也不可能造反。


他儿子现在这么得宠,自己地位也很稳固,肥青雀对他造成的威胁已经不大了,他吃饱了撑得才会想着造反。


再说造反拉拢谁?侯君集都让他儿子给收拾灭火了。


对于纥干承基还有张思政,李世民也有封赏。


在问过李承乾的意思后,二人以后便跟着李象做事了,官职也升到太子右内率府副率,官职为从四品上。


李承乾当然没有意见,在大李的眼中,他的就是儿子的,等到他登基之后,太子不还是妥妥的李象吗?提前让他和东宫的人打好关系也没什么。


哼哈二将更没有意见,毕竟李象就是炙手可热的太孙人选。


相比于一直在李承乾边上当死士,虽说已经转正了,但还是跟着未来太孙烧冷灶更好一些。


但这些都不是李象关心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说服李明达,好让他能够去登州训练水师。


殿内,李象满脸心事地托腮坐着。


冷不防后面被人捂住眼睛。


“猜猜我是谁?”


“姑姑。”李象回过头,果然是李明达。


“哎嘿。”李明达笑盈盈地挥挥手中的书信:“猜猜这是谁写的,小象儿?”


“啊?”李象本来想着应该怎么说登州的事儿呢,结果没想到李明达忽然问了这么一句,左思右想之下,姑姑的闺蜜也就是李丽质和李漱了,于是便问道:“难道是长乐姑姑?”


“唔,不是。”李明达巧笑着。


“那是高阳姑姑?”李象再次问道。


“也不是。”李明达笑着说道。


“那是谁?”李象这次真就摸不准是谁了。


李明达展开信,给李象看了一眼落款。


“雪青……这是裴姐姐的信?”李象惊愕地看了一眼李明达:“你什么时候和她认识了?”


“呼呼,不告诉你。”李明达笑眯眯地收起信:“象儿想知道雪青在信中都和我说什么了吗?”


“姑姑,裴姐姐可比你大三岁呢。”李象迟疑地说道。


李明达心中哼了一声,反正将来也是你媳妇儿,那也是要跟着你叫我姑姑的,多少岁都要叫姑姑。


“你刚刚在想什么呢?”她又问道。


李象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我想让阿翁放我去登州,结果阿翁说,非要征求姑姑您的同意,才会让我去登州。”他唉声叹气地说道,看起来委屈巴巴的:“我这不是正犯愁怎么说服你呢吗?”


“若是象儿想去,那便去呗。”李明达冲着李象笑笑。


李象一愣,继而被狂喜淹没。


“姑姑您允许啦?”


“我有什么不允许的?”李明达浅笑着说道:“象儿这个年纪,也应该建立些功业了,放心好了,若是你阿翁不让的话,姑姑我亲自去说服他!”


“姑姑最好了!”李象雀跃一蹦:“姑姑万岁!”


“小皮猴子。”李明达掩嘴轻笑道。


“什么事儿,蹦的这么开心?”老李从外面走了进来:“我在大门口就听到你在那蹦,还姑姑万岁的。”


这年头万岁并不是皇帝的专属,百姓取名也有很多取万岁的,比如王万岁,史万岁之类的,所以李象喊一声姑姑万岁,也不算是僭越。


再说就算是禁忌,喊一声也无所谓,毕竟喊的人是老李最喜爱的孙子,被喊的是他最疼爱的女儿。


“象儿方才征求女儿的意见,想要去登州。”李明达笑着说道:“看他猴急的很,女儿便允他去了。”


“你答应他了?”李世民声调都提高了八度。


“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怎可一直蛰伏于父祖羽翼之下?”李明达眼神闪闪地看了一眼李象。


这话一出,李世民哽了一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