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刘辩,三兴汉室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章 案情处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灵帝说完,却见刘辩睁大眼睛看着他,正要同刘辩解释,却听——


“父皇高见!”


刘辩未曾想到灵帝如今竟会如此克制。


他知道以此时的道德观来看,灵帝没有选择夷三族这种常见的做法,已经是非常非常保守了。


也没扩大化再去追究同王芬陈逸有交往的官员。


“我原想着,若是扩大株连,只怕士人会更加怀念陈蕃。不如借此机会,向天下人展示何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届时,诛杀首恶,明正典刑,又可赦免其妻族、母族,以示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原来,父皇比我更早想到啊!”


刘辩继续说:“如今朝议汹涌,还可将陈逸当众审判,使其认罪。‘三君’之子谋逆,那些‘八及’、‘八顾’之辈,还有脸以此自居吗?”


所谓三君、八及等,其实都是士人自己评选出的,其中的主力是当初的太学生。


只怕当初将太学发扬光大的刘秀都没想到,太学已经发展到了用舆论来绑架国家的选官等制度了。


且这种私底下的评选,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实单就这一条,就足以看出这种评选的底色了。


这边灵帝听刘辩说完,淡然一笑,没错,他就是这么想的。


刘辩也大概明白了灵帝的态度,他大约也不愿再出现一次党锢之祸,所以没有乱来。


万一再出现几个“望门投止,使人破家相容”的张俭。


到那时,大汉就只能与宦官阉党共天下了。


听到灵帝的表达,刘辩便明白他的态度很难改变了。


不过刘辩本来就只想要灵帝别搞株连就行,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只是,如今绝大多数士人都很尊重陈蕃,连带着陈逸都谋反未遂了,还有人在为他奔走。


如果在雒阳的审判不能百分百给陈逸定罪,一定会横生波折。


对于尚未抓捕到的许攸、周旌等人,其父母妻子,也都被地方押往雒阳受审,宗族也被地方拘禁。


又向各郡县下放搜捕文书,又言若此等人能自行出首认罪,可酌情免其宗族之罪。


归根结底,与把此案做成无从开脱的铁案相比,后续的处罚都是次要的。


之后,又谈起在此次抓捕陈逸立下首功的贾诩,灵帝兴奋之余,大手一挥,道:“他既然当了中庶子,就再领个侍中吧!那些参与之人,也统统记功奖赏。”


就在陈逸来京之际,徐州等地的救灾依旧在进行着。


徐州刺史巴袛,字敬祖,其崇尚节俭。据说,某次晚上有朋友拜访,与之对坐相谈,巴袛不燃官烛,在黑暗中说话。


节俭是好事,但倘若一个人不分场合的节俭,亦或是以节俭扬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太尉马日磾持节东去,首先去的便是遭灾的七个郡国。


至徐州彭城时,有琅琊人赵昱,状告徐州刺史巴袛,克扣救灾粮食。


赵昱曾被举孝廉,任三署郎官,外放县长,后辞官归乡,在本地颇有声望。


马日磾听说过巴袛节俭的名声,遂派人先行调查。


发烧转感冒,也没谁了,刚好碰到上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