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章 大捷回传(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开院门后,就看见傅士仁带着好几个甲士手举火把,簇拥着两名士卒。


士卒一看刘备的,立刻跪倒在地,从怀中取出一个竹筒,往头顶一举:“启禀州牧,我乃是公子部传骑,我军于昨日下午,在红岭遭遇泰山昌豨军,双方爆发激战。”


“哦?结果如何?”


刘备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上前取过竹筒,一边打开,倒出里面的帛书,一边朝着传骑摆了摆手:“可先起来说话。”


两名传骑满脸兴奋和喜色,应了一声,站起身体。


为首那人继续说到:“我军只一个冲锋就击溃泰山军,阵斩四百级,俘获一千六百余人,生擒敌将昌豨,泰山军全军覆没,无一逃脱!”


“什么?”


刘备这才刚刚打开竹筒里的帛书,都没来得及仔细看,就和牵招、傅士仁一起让传骑的话给惊呆了。


随机,刘备发起火来:“胡言乱语,你可知道谎报战果,论罪当诛!”


不是刘备格局不够,而是这个消息实在太过夸张。


刘备这次同意让刘封参阵,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刘封历练一下,感受一下战场的环境和气息,别说指望刘封建立战功了,只要刘封别受伤,他就心满意足了。


“尔等是欺我不敢斩杀你们吗?”


噗通两声,两名刚刚站起来的传骑又跪了下去,脸上的喜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畏惧和惶恐,不明白刘备为什么突然发火。


刘备心里生气啊,什么时候自己家宝贝儿子学会谎报战果了?


而且还恰好在牵招的面前来这套,这不但是丢了他的脸面,大耳哥更担心牵招会对刘封有了不好的印象,影响将来。


可眼前两个传骑虽然满脸畏惧,却还是磕磕绊绊的解释没有撒谎,确实是大捷了。


“夏、夏侯将……军,还、还带着……昌豨去接收缯城了。”


传骑明明说的是报喜的话,可表情却像是在哭丧,可在场的人却没有一个敢笑出声的。


刘备又有些想发火,可让牵招拦了下来。


牵招指着传骑提醒刘备道:“兄长,看此人神情,不像是在谎报军情。”


顺着牵招所指,刘备的视线看了过去,果然传骑神情里有害怕,有委屈,还有不解,唯独没有奸猾,不像是在撒谎的样子。


“真是大捷?”


“确是大捷!下吏愿以项上头颅担保。”


一个传骑都敢拿脑袋担保了,刘备心里的怒火瞬间不翼而飞。


冷静下来之后的刘备,觉得自己是有些患得患失了,都是那个逆子的错,好好的非要上什么前线,害的老子在后面担惊受怕。


在心里狠狠的训斥了一通逆子后,刘备匆匆打开了手里的帛书,就着火把的亮光飞快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刘备捏着帛书的双手一拍,大叫一声:“好!”


随后,刘备把帛书递给牵招:“子经,快看帛书,你侄儿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


牵招接过帛书飞快阅读了起来,帛书里写的也和传骑所说的差不多。


刘封所部一战直接打崩昌豨,甚至还将对方全军俘获,整个郯城以西的敌人已经被一扫而空,襄贲、兰陵和承县已经没有忧患了。


夏侯博和陈到带着亲卫部曲和昌豨去接收增城,刘封则带着主力和伤员、俘虏往回走了,至迟两三日后就能到达郯城,为方伯献俘。


刘备这下是彻底放心了,脸上的笑容怎么掩饰都掩饰不住。


牵招也是心神大惊,刘封竟然以少胜多,还全歼来敌了?


不对,这刘封不应该只有十岁吗?


十岁如何领军出征?


牵招只觉得脑袋里全是疑问,有许多问题想要询问刘备。


看见牵招那懵逼的模样,刘备哈哈大笑,乐个不停。


“阿仁,带着两个传骑下去,好生招待,给与酒肉,让他们好好休息一晚。明日每人发给五百赏钱,再让他们回去。”


“是,使君!”


傅士仁恭敬领命,带着连连感谢的两名传骑离开。


刘备这才关好院门,拉着牵招重新回到屋里,细细述说自刘封来到郯城之后的所作所为。


说着说着,刘备自己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了。


刘备原本就对刘封满意之极,有仙遇,有早慧,能赚钱,能识人,小小年纪竟已能治理一县之政。


别看刘备放刘封出去了,可实际上刘封的情报消息却是源源不断的送到他的案头。


每天晚上休息之前,他都要仔细阅读一遍送来的关于刘封的消息,哪怕这些消息很可能已经是昨天,甚至是前天的了。


但刘备依旧乐此不疲,因此,他也清楚的知晓刘封在襄贲县的所作所为。


一方面他也有些生气,这逆子竟然架空了子敬,小小年纪居然如此胡作非为,日后可怎么得了,难道还想架空他老子不成。


另一方面,他也对刘封的治理条陈很是满意,甚至觉得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日后找机会推广到州内其他地方。


只是在满意之余,刘备内心深处也有些担心刘封在军略方面的能力。


毕竟眼下是乱世,刀把子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不过现在好了,刘封已经送上了完美的答卷,让他大为放心。


刘封是需要功勋的,这也是刘备同意他上战场的根本原因。


哪怕刘备只有刘封一个儿子,刘封想要接班,那也是要功劳的。


没有功劳,如何镇住骄兵悍将,没有功劳,如何拿捏两朝元老。


历史上光武如此大的威望,照样为了明帝上位费尽心思,各种铺路。


刘备以前看史书还不太明白,现在方有同感。


牵招原本以为刘备是在给自己解惑,可为什么越听他的问题就变得越多了呢?


一个十岁的稚子,就算聪明了些,早慧了些,扬名了些,可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听完刘备的一番叙述,牵招依然觉得脑壳里全是问题。


不过刘封很快就要回到郯城了,相信这个大侄子应该能给他好好解惑一番。


***************


开阳城中,臧霸与吴敦面面相觑。


今天早上,劝降的信使来时,捎带上了这位臧霸的好兄弟,目的自然是请吴敦一起来帮忙劝降臧霸。


几日之前,吴敦弃城逃跑,不可谓不坚决。


只可惜的是,他最终还是没能狠心的扔下心腹骨干。


如果单骑而出的话,还是有很大概率能逃出生天的。


可带着两三百人落跑,那速度可就慢太多了。


章诳哪怕晚出发了许久,依旧在即水河边追上了吴敦,双方的兵力相差悬殊,吴敦军又无心交战,只是一交手,吴敦便遭大败,仓皇落跑。


只是章诳的运气不行,竟然让吴敦给跑了。


可吴敦的运气似乎也到此为止了,逃过即水之后,竟然遇上了赵云守株待兔,最后还是没能逃得了。


这场追逐,笑到最后的竟然是赵云,把章诳给气了个半死。


谁叫自己又是追了半天,还辛苦打了一仗,可最大的战果却自己撞进了赵云手里。


其实赵云也是在为全军殿后,深怕吴敦一旦成功突围,那可就兜到赵云部的屁股后面了。


他第一次独掌一营,自然相当谨慎,却也没料到自己的运气竟然如此爆棚,一件大功硬是凭借本事杀出重围,然后跳进他的怀里。


可见天下枪兵好运八斗,赵云独享一石,其余枪兵共负两斗的传闻,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关于这一点,吴敦自然是不承认的,他甚至激烈的表示自己曾顽强反抗过,只是不是对面那个白马银枪伟男子的对手,但不代表自己怯懦。


只可惜,大家的关注点依然在被功劳窜进怀里的赵子龙身上。


赵云为人一如既往的刚直谦逊,没有苛待吴敦,以礼待之。等到了陈登大营后,将吴敦送了过来,并对陈登禀明事情原委,就连章诳的功劳也没有丝毫遮掩。


陈登顿时大喜,关羽那边其实也已经送来了奏报,章诳虽然没能抓住吴敦,但也俘获其家小。


如此一来,吴敦全家都已经在徐州军手里了。


也正是如此,吴敦才被陈登所请,陪同信使一起来劝降臧霸。


“大哥,对不起。”


吴敦羞愧的低下了脑袋,臧霸把即丘给了他驻扎,让他提前预警的。


结果徐州军突然北上,他连个屁消息都没能传出去,自己都成了徐州军的阶下囚。


臧霸却是笑了,仿佛一点儿都不介怀:“有什么可对不起的。伱就那么点人,难道我还指望你能守住即丘不成?”


虽然臧霸明显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可吴敦还是非常惭愧。


低着脑袋犹豫了半天,吴敦微微抬头,低着声音问了一句:“那大哥,您现在打算咋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