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去哪里,杀多少(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杀天使以后,他们还能有很多选择吗?


张杨其实在听过苏曜的话后,多少有些心里没底的,但是无路可走的他只能四处尝试,寻找那一丝微弱的生机。


可谁知,这位名士阁下竟说:


“天下苦阉党祸国久矣,汝等义士……”


按郡守臧旻所说,若是苏曜等人只想求得一方庇护,那他当义不容辞,保证晋阳城内有没有任何人能找他们麻烦。


是的,这位朝廷的郡守,居然在苏曜杀了小黄门赵常后,也很轻易的就愿意为他们提供庇护。


这是为何呢?因为其实,这件事在太原是有传承的。


在大汉朝诛杀当朝的黄门太监,首先亮剑的还恰恰正是在这太原郡!


当年初出茅庐,时任太原郡吏的王允便在郡守的支持下逮捕了仗着身份横行郡里的小黄门赵津,将其公开处决。


也正是王允此次勇于任事的亮剑之举,使其名动天下。


所以说杀一个乱传圣旨的小黄门,对于太原郡来说,早就不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了。


“不过若只是为求得庇护,想来尔等也不跑来老夫这里。”


“是的”


张杨忙不迭的回道:


“若是可以的话,还望郡守能够为我等伸张正义,洗刷冤屈。


可否能行呢?”


臧旻沉默了一会,缓缓点头道


“确实,你二人有此强力证物在手,若能证实是其颠倒是非,滥用圣旨,激起兵变。


那你二人便是大义在身,不但无过,成功弹压兵变甚至应为有功。”


拥有大义非常重要,但大义有时也不能代表一切。


也正是上次王允等人诛杀小黄门的大义之举,却反倒成为了后汉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开端。


在当年,深感权威被触犯,执意包庇罪犯的桓帝使出了天子之怒。


一时间大肆株连一片,人头滚滚而落,在血流成河后固然宣誓了他的权威,但他付出的代价却非常沉重。


——大汉君臣之间的默契彻底崩溃,荡然无存。


这些在地方上代表大汉朝廷统治的代表纷纷动摇瓦解,甚至不少人都开始默许,纵容,乃至支持太平道张角的行动。


可以说后汉的崩溃正是自党锢之祸始,由黄巾起义推至高潮,最终在董卓乱政,火烧洛阳后彻底化为灰烬。


这里的臧旻虽然不知道日后大汉的结局发展,但久历官场,完整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他已经在这次苏曜怒杀小黄门赵常的事件中又嗅到了一丝熟悉的火星。


洛阳宫城中那位正当壮年,雄心壮志又咄咄逼人的陛下已经在黄巾之乱的战火中退让了一次,解除党锢至今。


若是再发生相似的事情,那位倔强的至尊会如何选择呢?


“……”


面对沉思中的臧旻,张杨也是愣住了,不过他显然没有理解到那些深刻的东西。


有了希望的张杨只是心说着为官之道果然奥妙,同样一件事,换个说法竟然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官字两个口吧。


但关键就是能否有人愿意为他们去说请了,而第一关显然就是证实他们功劳的真实性:


“那不知郡守是否可以为我等保名?”


保名,即保证署名之意。


前文亦讲过,此乃官员以其政治声誉为某事做担保。


而苏曜的战功恰因是无一有名望者愿为其作保,而最终引来了朝廷的调查,导致了苏曜怒杀天使的事件。


对于张扬的请求,臧旻显得很是为难,又是沉默了半天。


“臧郡守难道也不信贤弟所为吗?觉得是在下伪造战功?”


张扬痛苦极了,没想到实话实说的代价竟如此沉痛,这位可是当地郡守啊。


苏曜等人就是在这位郡守眼皮底下聚歼的胡人,张杨甚至带着太原的兵去接收的黄芦堡城塞。


如果连这位郡守都不相信,都说不动,那天下还有谁人可为他们作证?


难道靠百姓吗?


那些老百姓从来就没有任何话语权,他们的话无人会听。


绝望……


可惜张杨的绝望没想对地方。


对于郡守臧旻来说,这份战功的真假虽然也重要,但根本原因还是事情的性质变了。


面对着手上可能再次引发滔天之变的导火索,臧旻要衡量的事情有太多,太多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