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章 偷梁换柱(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写完了!


苏闲不知道自己这个猜想,是不是那位洪武皇帝的心里想法。


但在“朝官们”都去劝阻求情,甚至拿着“不可滥杀无辜”、“空印是无奈之举”的等等说法下。


自家父亲再去添一篇类似的,肯定没有半点用。


相反还是助长那位皇帝,愤怒之火的柴薪。


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这篇,反其道而行之!


毕竟。


谁不想听好听的?


但愿这“童言无忌”真能起到作用。


苏闲再度看了一眼自己所写的这篇奏疏。


其实。


他写的这些,并不全。


因为空印案所涉及的缘由,远远要比自己写的这些要更多。


甚至空印案的后果,也远远不是“杀戮过多”那么简单。


其最后带给百姓的,甚至也不是洪武皇帝所想的官吏清明。


而是更加光明正大的贪污。


可以说。


此案,最大的好处,便是洪武皇帝在官员之间立威,也让天下百姓知道了,今时的大明,和十年前的“以宽失天下”的大元……


根本不同。


当然,元以宽失去天下,可不是对百姓宽容,而是对贪官污吏的纵容!


至于这些没写完的。


苏闲心念一动,自然是交给了自己的父亲。


如今自己才六岁。


为这个家去奋斗,努力的,也不应该是自己。


想到这儿。


苏闲又是灵机一动。


“无论如何,总该留点钩子才对。”


如果鱼饵算是这篇奏疏。


那洪武皇帝上不上钩,还是两说。


要让父亲脱离这“空印案”,也得让他使出自己的本事。


很快,他在最后又补充道:


【然陛下今日所为,虽大开杀戒,是为百年乱世之中,树大根深顽固腐朽之豪绅贪吏!】


【但以空印为始,血案爆发,各地运送之官员,大多却都是不得已为之。】


【陛下可曾想过,空印案后,又有何改善善后之策?】


【能让空印前后之弊端,就此一扫而空?】


这疑问刚一落定。


苏闲紧跟着后面就写道:


【小儿曾听父言:他任检校多年,对这朝廷审计核验之法,却有些无法与外人言说的心得。】


停!


就到这里。


已经结束了。


再继续写下去,什么阐述利弊,说空印案所涉及的过错和正确等等。


完全没有意义。


在那位陛下看来,只会显得有些啰嗦。


而苏闲也没根本没想,更没那个底气,去趁此机会指责,乃至激怒那位洪武皇帝。


求活,不是死谏!


再度肯定了心中的想法。


苏闲很快将这几张,摊开晾晒。


等到笔墨晾干,然后再收起。


随后他轻巧的起身,从自己房间里的窗户,又看向父亲书房的位置。


因为家里小。


所以仔细听的话,还是能隐约听到一些声音。


而现在……


自己那个父亲,肯定又是在叮嘱劝慰。


苏闲甚至听到了……


“阿秀,这次最大程度也该是定罪贪污,贪污之罪,也没有株连全家的程度。”


“或许因为我,你和闲儿会有短暂的牢狱之灾,若有人问你,你都说一概不知,就算有硬压下来的罪,尽可全往我一人身上推便可。”


“届时,或许只是流放。”


说着说着,苏闲甚至听到了父亲的哽咽声。


他是熟知官场运作的,这五年来基本功到底扎实。


连自己和娘亲的后路都想好了。


“只是流放之地,到底不如京城繁华,届时,你又要受怎样的苦?”


说着说着又开始哽咽了。


苏闲继续听着。


他现在要做的。


就是找好机会,将父亲所写的“调换”一下。


毕竟,门外就是亲军都尉府的人,如果现在把自己所写的拿出去,保不齐中途就会被发现。


由父亲拿出去,就不是问题了。


可是接下来。


苏闲等啊等,却见父亲叮嘱完后,那被烛火在窗纸上映出的身影,就坐下来继续开始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