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朱元璋:梅殷在乡下一定吃尽了苦头(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梅殷熟练的把所带回来的这四条鱼,去鳞去腮除去内脏。


这些东西没有浪费,都丢到了喂猪的盆子里,给猪改善生活了。


猪也是吃荤腥的,属于杂食动物。


喂猪有条件的话,偶尔有点荤料,会让猪生长的更好。


在见到梅殷把这些鱼内脏等东西,丢进来之后,一大两小三头猪,立刻就起来。


着急忙慌的来到盆子前,你争我抢的吃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它们行动迅速的,看起来都不像猪。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这些都给吃掉了。


梅殷把几条鱼清洗干净,把其中最小的那条黑鱼给剁了,用盐腌制一下,就下到锅里开始炖。


不一会儿,锅就烧开了,有鱼肉的香味儿开始弥漫。


只可惜自己没有酸菜,也没有辣椒,若是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烧出一大锅美味的酸菜鱼出来。


黑鱼简直就是做酸菜鱼的绝配。


至于剩下的三条鱼,梅殷趁着这个功夫,用盐都给腌制了一下,用藤条穿起来吊到房梁上。


这个时候没有冰箱,这鱼他就一时间吃不了,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储存了。


在梅殷刚做这些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喊叫声:“梅先生在吗?”


这声音梅殷觉得有些熟悉,可时间又没有听出来是谁的。


就答应了一声,忙迎出去。


看到来人,倒是一下子认了出来了。


这是那個在河边捕鱼,说让自己不要捕了,中午给自己分条鱼的人。


这人三四十岁的模样,姓张,具体叫什么梅殷也没记住。


此时这个张叔,怀里抱着一些木板,手里拎着这些工具过来了。


梅殷没什么架子,忙叫一声张叔,并把这张叔往屋子里面让。


张叔将手里的东西,都给放到门口。


人随着梅殷进去。


来到屋内,便闻到了香味。


“梅先生这就是要吃中午饭?”


哪怕是他已经尽量的掩饰了,可声音之中,还是带着一些惊讶。


梅殷道:“忙了大半天,肚子有点饿,一会儿做好了张三叔在这里一起吃点儿。”


张叔闻言,暗自咽一些口水,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


“不了,我早上才吃过饭,这会儿还不饿。”


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面也越发认同了梅殷是个读书人。


而且还是出身不凡的那种。


如今这个时代,寻常百姓家都是一天两顿饭。


只有农忙时需下力气时,吃干的,平时都是的稀的。


便是他们这些地方的一些小地主,也都是一天两顿饭,舍不得多吃。


结果,这梅先生却一天三顿饭!


看起来还是那样的自然。


不说别的,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梅先生出身定然不凡。


寻常人家,可吃不起一天三顿饭!


“张叔,你来就来,你带那些东西做什么?”


张叔闻言摇头道:“没别的意思,就是知道你这里的条件不好。连个门窗都没有。


刚好我家里面还有些木料,就拿过来凑合凑合,看看能不能给你做副门窗出来。


这大冬天的,没有门窗可不行。”


梅殷这才知道,这位张叔虽然也爱捉鱼,却有一手木工的手艺。


梅殷倒没有再多说什么,忙出声谢道:“张叔,您这来的可是太及时了!”


昨天睡了一晚上,他就吃够了没有门窗的苦。


张叔面对梅殷的道谢,连连摆手表示不过是举手之劳。


他也没啥大本事,不能帮梅殷大忙,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梅殷刚和张叔说上话,外面又来了这个大婶儿,手里端着一些饼子。


大婶过来之后,马上又有其余双水村的人,接二连三的到来。


都不空手。


有的给拿几个鸡蛋,有的则担着一担柴草。


有的拎上一些粮食。


也有的和张叔一样,带来了一些木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