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胡惟庸开始搞事了(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而公文写作就不用说了,哪怕后世国考的时候,仍旧有申论这一门呢。


只不过大明时期的公文写作,那是有着严格行文格式及遣词造句要求的。


这同样也是对能力的考核,毕竟一旦殿试通过成为进士的话,那可就一夜之间完成了身份转换,得成为一名官员了。


大明可没有什么官员培训之类的玩意儿,所以,科举就是要逼着这些人还没考上之前先把这些东西给自己学好。


学不好?


学不好那就别来!


所以,看着眼前的试卷,结合记忆当中历次科考的考题,算得上是四平八稳。


对于胡惟庸来说,这基本就对了。


但是,还有点不够。


虽然这些题有了点大明中后期八股那味道了,可难度还是太低了点。


这不行!


虽然胡惟庸版的完整试题,只有进京参加会试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可如今童生试的时候,也得让一众士子们提前尝尝味道,感受一下强度不是。


不给他们来点新鲜的,还以为老子上辈子高考苦读的日子白过了呢。


想到这,胡惟庸放下手中的试卷开口道。


“此题四平八稳无甚过错,各位都是老成持重之辈,胡某并无其他意见!”


这话一出,一众副考官嘴角都咧到耳根去了。


看似评价并不是很高,但偏生这样的评价才是最真实的评价。


毕竟这不是写锦绣文章,非得要是出类拔萃、立意高远、引人注目才行。


能够有個“四平八稳”“为甚过错”的评价,他们足够了。


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升官的时候,这评价就能管用来着。


不过,众人道谢过后,胡惟庸又加了句。


“这样,胡某也加道题吧,放在最后!”


“能把这题写出来的,评卷加一等,可若是没能写出来,也不用降等!”


说完,不给其他人反对的机会,直接在试题后面的空白处,提笔挥毫泼墨一蹴而就。


此时站在胡惟庸职房里的,因为试题保密的原因,可都是本次科考的工作人员。


而他们这些人无疑是对科考最熟悉的,可此时当他们看到胡惟庸写出来的考题时,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胡惟庸。


看着自己写下来的题目,胡惟庸满意的放下的了毛笔。


抬头看着众人那瞠目结舌的模样,胡惟庸故作不知的问道。


“怎么,对胡某这题有意见?”


“无妨,胡某这人不是刚愎自用之辈,虽蒙今上信重得以出任本次恩科主考,但终究这差事不是胡某一个人能办的。”


“诸位都是本次恩科其中的一员,有何意见都可以跟胡某提嘛!”


众人看了看那试卷,再看了看一脸“坦诚”的胡惟庸,简直一口老槽卡在喉咙口差点噎死。


不是,胡大人,您这话说出来,您自己信嘛?


这不摆明了就是告诉我们,您这主考官的位子背后站着的是皇帝嘛?


咋还威胁上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