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陈郡(为盟主三槐堂主加更)(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公固然声名赫赫,但他能抵挡得了大势吗?


“哗啦!”一条鱼挣扎着蹦上了甲板。


小校目瞪口呆,正经钓鱼没钓到,送上门来的却有一条。


轻轻抠住鱼鳃后,将此鱼交给了伙夫,着其烹煮一番,然后继续看着岸边的景色。


远处是一排排规整的房屋,一看就是新建没几年的,因为老房子不可能排得这么整齐。


房前、路边甚至田埂上,遍植桑树。


观其大小,基本都是新移栽过来的,稍稍推算一下,便知这些桑树最早也是前年夏天培育的苗,绝大部分甚至是去年春天培育,今年移栽的。


起码还得等两年才能大量采摘桑叶养蚕啊。


不过,陈公确实有大毅力,不嫌麻烦,整出了这么个场面。


小校看着看着,竟然入迷了。


没有大坞堡庄园掣肘,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这几年说不定还免租赋,如此稳定个几年,日子定然差不了。


唯一需要担心的大概就是被匈奴掠夺了。


没有坞堡庄园庇护,一旦敌军大举入寇,这些散居的百姓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罢了。


就看谁的刀把子硬了。


小校十分好奇,打算明年再来看看。


******


睢阳渠东岸的河畔荒地上,几处果园已经初具雏形。


这些果园都是邵勋的产业,因规模最大的一片是柿子林,故称“柿园”。


庾文君带着四位小姐妹,在林中小筑内走着,如穿花蝴蝶一般,仔细布置着新家。


有些事,她喜欢亲自动手,而不是假手他人。


果园外,马蹄声阵阵,那是义从军的骑兵。


去年年底收编了不少俘虏,很多建制在高平之战后残缺,今年重新整编了一下:三千出头的骑兵缩编为五幢。


庾文君闲时看过,军官们拿着青、黑、红等各色小旗,操演战术,练得热火朝天。


夫君时不时亲自上阵,引领骑军忽聚忽散,还有什么“迂回包抄”、“倒卷珠帘”之类,她不太懂,但看得出将士们很佩服夫君。


每每看到骑军将校们用崇敬的眼神看着夫君时,庾文君心里就像吃了糖一样甜蜜。


嘻嘻,你们只能崇敬他,我还可以扑在他怀里撒娇。


“夫……夫君何时出征?”殷氏在院子里的樱桃树上系了一个彩结,问道。


她的脸很嫩,问完之后就转身低头,手在树上摸啊摸啊,自己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漕船北上后,可能就要走了吧。”荀氏擦着一张四脚高桌,说道。


“过几天就走了。”蒲桃悄悄看了眼庾文君,见她离得远,便低声笑着说道:“绛霞,你昨晚服侍夫君沐浴,到最后都没得手啊?”


荀氏脸一红。


夫君特地让人制了一个可以舒展地躺在里面的浴桶。她和璇珠两人自然要褪光衣裙进去替他擦洗,到最后,夫君竟然睡着了,醒来后只笑着说了句“小馒头”,然后便起身上床,抱着文君入睡了。


小馒头何意?


“过几天去哪?”荀氏摸了摸滚烫的脸,问道。


“说是去考城处理公务,夫君毕竟是幕府军司。”蒲桃说道。


“哦……”荀氏心不在焉,没多想,只道:“在考城待一段时日,就要出征了啊。”


“是啊。”蒲桃也有些忧愁:“听说建邺那边派了船匠北上,又从扬州调船,这次是真的要打仗了。”


别看这几人还是小少女,但她们接触的都是核心机密。


建邺派船匠之事是有的,但不多。


调船之事也不假,同样很少。


最重要的是,司马睿让人调拨了一批多年阴干的木材送往洛阳。


浮桥的主体其实是一艘艘木船。


如果临时伐木造船制浮桥,木材中的水分并未彻底阴干,那这个船早晚会变形、损坏,乃至不堪使用。


战争期间的浮桥都是这类,压根就没打算长期使用,能顶一段时间就够了。


建邺调拨的木材,本身都是非常优良的船材,且已经阴干。


江南来的船匠,主要是起指导作用。朝廷再调拨一部分工匠,大家通力合作,是奔着建造长久使用的坚固浮桥去的。


几个人都不是傻子,看到如此大动作,便知此事难以善了。


最怕的就是,双方打着打着,各自增兵,越打越凶,难以收场。


河阳三城外的大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双方将士的血……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