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司马越抵达荥阳的时候,邵勋刚刚结束在广成泽的巡视,回到梁县绿柳园,与家人待在一起。


接下来就要金戈铁马了,他分外享受出征前的温柔缱绻。


重阳节这天,吴前禀报:一千二百新兵已募齐。


邵勋下令银枪军第八幢就地扩编为第八、第九幢,新组建第十幢——此幢军官要到明年过年后才能到齐了,只能先搭个架子出来。


八、九、十幢留守,一到七幢出征,这是已经定下的计划。


前七幢里,第一幢六百人资历最老,平均军龄在五年以上,经历的战斗也相当不少,从洛阳守城战开始,到长安之役,再到北征汲桑、战王弥,无役不与,经验相当丰富了。


这六百人的箭术,已经可算登堂入室,毕竟长达五年的不间断训练不是盖的。


枪术、刀术亦颇有火候。


弓、刀、枪之外,每个人加练的一把器械也非常不错。


面对骑兵的时候,有人拿木棓、长柯斧砸人,有人用长戟或钩镰枪勾马腿,有人执刀盾斩杀落马的敌人,小组战术非常熟练。


可以说,他们已经完全具备了洛阳中军覆灭前那批老兵的实力,而且比他们更加多面手,更能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


第二、第三幢与第一幢相比,实力有所欠缺,但差得不多。


第四、第五幢……


基本上,排序越靠后的幢,实力相对越弱,整体呈递减态势。


第六、第七幢实力是最差的,其中尤以第六幢最差,毕竟第七幢还防守过禹山坞,有过一次正儿八经的战争经验,前者就纯粹是空白了。


这个实力,能否对付匈奴,他不敢说。毕竟匈奴再菜,人家在并州打了多少年了,战争经验那是极其丰富的,就算是临时拉出来的农民、牧民,也比王弥、汲桑那伙流寇强,因为人家是真的经常打仗。


不过如果是干王弥么——他问过手下诸将,大家都捧腹大笑,王弥的部众也叫军队?


石勒也不是不能打一打。


前年去河北的时候,汲桑部众的实力也很菜,比王弥强得有限。


不过到底过去两年了,石勒手下的人马,也并非当初汲桑那伙人,而且他手里有乌桓、羯人部众,能拉出来上万骑兵,须得小心应对。


万一失败,后果很严重。


带出去的这4200名银枪军士卒一旦覆灭,他或许还能勉强稳住广成泽、襄城的局面,但六年努力至少废掉一半,等于浪费了三年时间,军心士气也会受到打击,保住洛阳的前景愈发黯淡。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他现在居然已经能承受一次重大失败了!容错率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种田果然是有效果的。


阳光斑驳,树影婆娑。


清风徐来,笛声悠扬。


邵勋惬意地躺到躺椅上,闭眼假寐,放松心情。


树林外数步是一条水渠,此时流水潺潺,顺着田埂上扒开的缺口,静静流入田中。


秋收早已结束,灰色的田野被翻耕了一遍,河水浸泡之后,泥土变得湿润松软。


再过些时日,麦子就要种下了,这象征着明年的希望。


邵勋特别喜欢躺在树林边,沐浴着阳光、秋风,看着金色的田野。


这是他放松的方式,能够极大缓解潜意识中的焦虑。


至于深层次的原因,他也想不明白,只能归结于“俗”。


原来我就是这么一個喜欢农事的俗人啊。


“当年绿珠是怎样一个人?”粗糙有力的大手抚摸着宋祎娇嫩的脸蛋,邵勋轻声问道。


笛声停了。


今年才十八岁的少女起身行了一礼,道:“柔媚、贞静、娴雅。”


旁边传来一声嗤笑。


正在浅饮菊花酒的羊献容看了一眼宋祎,道:“以色娱人之辈,也敢这般形容?”


宋祎低下头,不敢说话。


“来一曲《梅花落》。”邵勋挥了挥手,对宋祎说道。


宋祎脸一红,坐回去后吹奏起了笛曲。


邵勋的目光从宋祎吹笛时不断变幻的唇上收回。


这张小嘴,功力颇深啊,他实爱之。


乐岚姬坐在旁边一张高脚桌后,意态闲适地抚着琴,与宋祎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她的目光时而落在羊献容身上,时而又落在邵勋腰间,然后气息就有些不稳。


传闻后汉年间,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长房谓云:“九月九日汝家将有大灾,可令家人作绛纱囊盛茱萸系臂,登高饮菊酒,当可消灾。”


桓景依言为之,至夕还,家中牲畜皆暴死。


虽然只是传说,但毕竟流传百余年了,时人深信之,渐成风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