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宝藏(第1/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了正月十五后,趁着幕府尚未正式上直,庾亮离开了洛阳,驱车赶往宜阳。


胡毋辅之那个酒鬼,前几天与人欢饮之时,直接打着酒嗝,大言不惭说司空做媒,欲令邵、庾两家结亲。


消息很快传出去了,甚至就连家里都知道了。


母亲神色阴郁,很是骂了一番胡毋辅之,因为他坏了自家女儿的名声。


妹妹文君倒没什么异样,一直捧着本书在看。


庾亮有些疑惑,妹妹一直结交的都是世家女子,不会真看上邵勋了吧?


旁敲侧击一番后,庾亮心有点凉。


妹妹倒没看上邵勋,只是不排斥罢了。


但就这个“不排斥”,已经很可怕了。


乘车赶路的时候,他一直心事重重,连路上有人喊他都没听见。


“可是太傅东阁祭酒庾元规?范阳卢志有礼了。”一人骑着毛驴赶了过来,拱手作揖。


庾亮看着他温和的笑容,连忙吩咐停车,下来回礼。


卢志这个人,他见过一两面。


第一次应该是两三年前了,他短暂地在朝任了一段时间的中书监,随后便返回邺城了。


第二次见面是在年前,他奉太傅之命,招揽此人入幕。


卢志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庾亮不知道他有什么好犹豫的。别看你以前是中书监、成都王第一谋主,可你们这批人都败了啊,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若不投司空,你现在连当個县令都难,没人敢用的。


“元规这是要出远门?”卢志笑问道。


庾亮不想被别人窥探自家的事,只含糊道:“立春之后,景致颇佳,便打算四处转转。”


卢志看了下周围灰色的原野,以及残留着的积雪,笑而不语。


嫩雏庾亮有些招架不住,便欲行礼告辞。


卢志轻笑一声,单刀直入道:“我受材官将军邵勋所邀,欲往宜阳金门坞一行,不知可与元规同路?”


庾亮大窘。


他知道被卢志这个官场老油子看破了,只能说道:“却是巧了,与卢公同路。”


“那就边走边聊吧。”卢志笑道。


“也好。”庾亮没有马,只能坐回车里,透过车窗与卢志说话。


“听闻材官将军帐下有银枪、长剑二军,却不知如何。”正月的寒风还是凛冽,但卢志似无所觉般,兴致很高。


“有几分门道。”庾亮敷衍回道。


其实他也不知道“门道”在哪里,只是单纯觉得那帮军士学的东西很多,比较厉害。


嗯,你只会耍长枪,但人家既会玩长枪,又会射箭,自然厉害了。


这就是庾亮朴素的认知。


“有众几何?”卢志追问道。


“不知。”庾亮警惕了起来。


这人问东问西,问的还都是核心,让庾亮有些警惕。


当然,他也不太清楚银枪、长剑二军到底有多少人,只隐约知道今年又要扩军了。


卢志不问了。


现在研究邵勋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也留意了一番。


他发现,邵勋不喜欢像一些人那样动不动席卷几万、十几万大军——成都、河间、东海三王就非常喜欢这么做。


邵勋可能是钱粮不够,扩军非常理性,并且十分注重质量。


走少量精兵路线,还是大量羸兵路线,很难说谁好谁坏。


卢志这次就想亲眼看看,邵勋练的兵到底怎么样。


洛水尚未解冻,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白雪皑皑,山风阵阵。


卢志一路上就这么看着。


当经过云中坞之时,他先是瞄了眼那座占地广阔,且型制还算不错的坞堡,随后便被残雪覆盖下的麦苗吸引住了。


现在喜欢种越冬小麦的可不多,十亩里面能有一二亩就不错了。


原因很多,但田地贫瘠是绕不过去的因素。


都知道种越冬小麦后,第二年还有时间再种一季杂粮,能多收点粮食。但地力呢?


种得越多,田地越容易贫瘠。


卢志虽然不太懂其中的道理,但他总觉得,地里凭空多收了粮食,地一定也付出了“代价”——就是“贫瘠”了,肥田变瘦田。


两年收三季粮食,大家都想啊,但地力撑得住吗?


卢志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庾亮的目光则被那些拉出来操练的农夫庄客吸引住了。


刚过正月十五,就要迎来操练。


半个月的时间,能操练三次左右,随后还有别的活计。


他以前不知道农家到底有多忙,有多辛苦。无奈邵勋就喜欢在农田里晃悠,他被迫跟着长了不少见识,现在也知道百姓确实不易了。一旦战争爆发,随意拉丁上阵,又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多么巨大的破坏。


这么看来,邵勋有些想法是对的。兵是兵,民是民,最好分清楚一点。


只可惜,现实中没有这么理想的情况。


就连邵勋本人,也在操练堡户坞民,还不是打着让他们上阵的主意?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