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唐红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0323章 武氏三兄弟(第2/2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武士逸出仕便充任的是齐王府上的户曹,后从李元吉的前身坐镇并州,一路官至益州行台左丞。


大致上就是韩良现在在陕东道大行台充任的职位相当。


益州行台被撤以后,就迁任到了别处。


如今又辗转调回了齐王府。


“我父亲将漕运的权柄分出了一部分给我,调你过来也是为了帮我督官漕运的,你应该知道吧?”


李元吉笑着又问。


武士逸再次重重的点头。


李元吉笑着又道:“那我们府上的漕运事宜,就交给你和武士让去督管了。至于武士棱嘛,你以前干什么,现在还干什么就好了。”


武士逸和武士让下意识的侧头看向了武士棱。


武士棱此前充任的是司农少卿,被调到齐王府以后,可就没办法再充任司农少卿了。


毕竟,齐王府可没有跟司农有关的衙门,也没有相应的官爵。


“我会先给你挂一个河北道大行台民部侍郎的官职,方便你行事。”


李元吉知道其中的门道,又补充了一句。


民部也就是以后的户部。


在李治坐朝的时候,为了避讳他老子李世民的名字,所以将民部改为了户部。


民部侍郎的官职不低,不过武士棱如今爵封宣城县公,放在这个位置上刚刚好。


前隋的时候,裴矩就以闻喜县公的爵位,出任民部侍郎。


武士棱向李元吉深深一礼,“多谢殿下厚爱。”


顿了一下,武士棱又迟疑着道:“但臣还是喜欢操持农事。”


在司农寺待久了的人,整日里跟农事打交道,已经习惯了操持农事。


所以武士棱会说出这种话,完全在李元吉的意料之中。


毕竟,搞研究的人,绝大多数都很纯粹,也很直白。


李元吉点点头道:“那九龙潭山下的万亩良田,以后就交给你操持了。不过千万不能伤到了迁移到此处的百姓。”


武士棱先是一愣,然后一脸喜色的重重点头。


武士逸和武士让明显想说点什么。


显然是觉得武士棱这个兄长有点上不了台面。


人家都已经开始抬举你了,你还一个劲的要去土里刨富贵,你这不是贱吗?


但显然,武士棱有自己的想法,他或许觉得在土里抛富贵,会更纯粹,会吃着更踏实,享受的更理直气壮。


“你们可以下去了吧。”


李元吉简单的交代完以后,就开始摆摆手送客了。


武士逸赶忙道:“殿下,臣和臣的弟弟帮殿下操持漕运,不知道到底要做些什么?”


李元吉瞥了武士逸一眼,“确保我府上的船只在漕运上畅通无阻。确保漕运两岸的百姓,在帮船只通过一些不易通行的河道时候的工钱。确保那些跟在我府上船只后面混个便利的船只,及时交税。”


说到此处,李元吉特别叮嘱道:“拉船的纤夫们的工钱,一个子儿也不能少。谁敢伸手就给我剁手,伸脚就给我跺脚。


商船的税钱,同样一个子儿也不能少,谁敢少一文,就十倍百倍的偿还。


当然了,上下官吏们的手脚,也给我关严实了。


谁敢伙同商贾们一起借此牟利,又或者以行方便之名敛财,就给我都收拾了。”


武士逸和武士让一脸郑重的拱手。


“诺!”


李元吉又道:“当然了,也别刻意的去刁难谁,一切按照规矩来就是了。谁敢坏规矩,那你们就收拾谁。”


本质上,齐王府的小漕运衙门的权柄,是跟朝廷的漕运衙门的权柄是有冲突的。


为了避免随后会起冲突,一切按照规矩来最合适。


虽然李元吉对朝廷的漕运衙门定下的各种规矩十分看不上,但眼下他不好明晃晃的出去加以整改,就只能暂时沿用下来。


此外,他认为好的东西,未必适合大唐的土壤,所以他可以先拿小的漕运衙门的一切,当成一个试验田,试验自己的一些想法。


好的以后可以推广到漕运衙门,坏的自然可以以最小的代价使出来,并且摒弃。


“殿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了。臣一定将此事办的妥妥贴贴。”


武士逸抱拳承诺。


武士逸跟李元吉是最相熟的,也是武氏兄弟中,除了武媚她爹以外,最有能力,混的最好的人。


可惜有点短命,不然李元吉不介意重用他。


“下去吧。”


李元吉摆了摆手。


武氏三兄弟躬身一礼后,冒着雪离开了九龙潭山。


在武氏三兄弟离开后没几天。


李世民大胜的消息就传回了长安城。


对于李世民会胜,长安城上下没有人会觉得意外。


但是对于李世民如何快速的取胜的,长安城上下的人还是有心探究一番的。


依照捷报上所讲。


李世民在赶至庆州的时候,钱九陇和杨师道的兵马就已经到位了。


不等李世民领兵杀进庆州,杨文干手底下的一万多青壮就已经散了一半。


等到李世民带着钱九陇和杨师道杀进庆州以后,剩下的一半中,有六成临阵倒戈了。


李世民几乎是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杨文干。


而杨文干就像是一个小丑一样,蹦跶还没蹦跶,就没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